【來去看看~】龍血樹

傳說一頭大象與一隻巴西利斯克蛇怪(basilisk,類似蜥蜴)在一次面對面、激烈纏鬥中,蛇怪以利爪切入大象的身體,撕裂它的皮膚;最後,大象因為失血過多、殘弱歪斜頃倒,壓死了蛇怪,兩者的血液混合一起,成了最神奇的魔力。老普林尼(Pliny the Elder) 將這段東方傳說收錄在他西元第一世紀的著作 《自然史(Natural History)》中,傳播到歐洲,成為東方龍血樹的傳奇。(Lyons, 1974)


【來去看看~】龍血樹

關於龍血樹的傳說眾說紛紜,最讓植物學家讚嘆的是它存留地球上2,000萬年的生命時光,是上-中新世時期就出現在勞拉西亞古陸(Mio-Pliocene Laurasian)亞熱帶森林的餘種。龍血樹的原生地在葉門索科特拉島(Socotra),樹名源自它暗褐血紅的樹脂,由於它的神奇藥效,同時可以做為染料與顏料素材,自古以來就具有相當的經濟價值。

葉門索科特拉島位在阿拉伯半島南側380公里的印度洋上,全島面積約3,625 平方公里,具有豐富的動植物種類。2008年,索科特拉群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。由於該島長久以來遺世獨立,並未受到現代社會系統與經濟發展的影響,還保留著非常完整的人與環境平衡共生的模式,是世界保存最佳的生態系統之一。由於索科特拉島的亞熱帶島嶼特質與地理區位,冬季會受到印度雨季的影響,時有暴雨;夏季來自南方的強風,快速帶離水份,氣候乾熱,加上地質貧瘠,植被難以生長,因此島上的植栽多數是旱生植物,龍血樹就是其中之一,同時是島上特殊植物種類之一。

龍血樹主要分佈在索科特拉島的中央偏東,占領整片石灰岩地形的山坡,成為島上壯觀的景象。龍血樹的樹幹粗壯,成樹猶如倒置的雨傘,高度可達10公尺。千百年下來,龍血樹發展出一套存活的法則,選擇在石灰岩塊表面龜裂嚴重的地方生長,目的是讓板根系統有機會向四方發展,侵入裂痕中抓緊地面,支持聳直的樹木;龜裂的石灰岩塊會產生更大雨水徑流的面積,讓龍血樹根部有機會吸收到更多水分。除此外,為了減少枝葉阻擋夏季強風的面積,樹枝枝條以二分叢狀形式,向天空發展。集中在分枝頂端的針狀葉片,長達60公分,寬3公分,一方面為了減少水份喪失,一方面利用細長的臘質表面,滯留空氣中的水氣,集結至根部使用。

龍血樹最早出現在第一世紀乳香貿易路線(Frankincense trade routes)的貿易紀錄中,與乳香、蘆薈等商品同列。自遠古以來,龍血樹樹脂的功能,持續被傳頌,包括地中海居民把它當成染料染色與藥品治病、索科特拉島居民利用它染羊毛、粘陶瓷器,甚至做成胭脂。其中最擅於利用龍血樹樹脂醫藥功能的是希臘人、羅馬人與阿拉伯人,普遍將它用來治療疾病,包刮傷口癒合、凝血、退燒、腹瀉、潰瘍,以及皮膚病,甚至用來鬆弛肌肉。廣泛的醫療效果,使得龍血樹成為歐陸、印度洋、地中海貿易的重要經濟商品。在科學技術發達的今日,龍血樹已經顯少被使用在現代臨床醫學。

無論哪個版本的傳說,龍血樹的褐色樹脂都是廝殺與纏鬥後,傷亡者另一種存在的形式。現實中的龍血樹,為了增加存活的機率與繁殖的機會,發展出與地形、氣候等自然關係相互配合的存在模式。然而,近年來,索科特拉島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快,旅遊活動亦越來越密集,人口增加、土地開發、地下管線系統的建設、…等,都會間接影響龍血樹的分佈與繁衍機會。生長緩慢的龍血樹除了面對氣候變遷的威脅外,即將會面對過度樹脂採收與樹幹砍伐的問題。


在索科特拉島,龍血樹又稱為「Dam al Akhawayn「Blood of the Brothers Tree。根據阿拉伯文學記載,兩兄弟鬩牆,互毆對方,其中一人死在龍血樹旁,血液潑流在樹幹上,從此樹脂汁液變成了紅色。





葉門索科特拉島位在阿拉伯半島南側380公里的印度洋上,全島面積約3,625 平方公里,具有豐富的動植物種類。2008年,索科特拉群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。

圖片來源:A B C D E F G H I


本篇文章部分所分享之圖片、影片、文章或資料內容是引用自網路或轉寄分享。其著作權皆屬原作者所有,且儘量能註明出處與原作者,惟有時轉寄多次,可能原作已不復查證,故未及時註明,尚請原諒。如未予註明作者,或原著作者與分享者不同意轉貼,請立即告知,將立刻處理。
獲得更多生活樂趣與資訊【加入岱嵐LINE@】
標籤: , , 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