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來去看看~】華麗的死亡遊戲——鬥牛

【來去看看~】華麗的死亡遊戲——鬥牛

很多人對西班牙傳統文化『鬥牛』的第一印象,就是殘忍!殺牛很殘忍。正確地說,是目睹血淋淋的殺牛場面,令人覺得殘忍。

原本我也覺得六個大男人輪番圍攻一頭吃草的牛,衣著再怎麼光鮮,也稱不上光彩。偶爾還會轉傳西班牙反鬥牛人士製作的影片,宣揚反對虐殺動物的理念。直到看了電影『冰毒』,讓我改變了這樣的想法。

該影片是由緬甸華僑導演趙德胤所執導,在2014年勇奪台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,並代表台灣角逐第8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。影片尾聲,男主角家裡典當出去的黃牛,因為還不出錢,最終要被殺掉。導演選擇一刀未剪,真實拍下緬甸農家殺牛的真實過程。從黃牛被四腳捆綁,撂倒在地,到脖子抹上一刀,放血而亡,全程大概十幾分鐘。當時的感想是,如果是好萊塢電影,早就暗示性的點到為止,不會全程呈現。映後座談上,導演聲明,沒有一頭牛為這部電影犧牲,劇組只是到一般農家拍攝、記錄每天生活中的例行活動。

話說人類每天消費幾千萬噸的牛肉,超市堆放隨時可以烹煮成美味的腓利或沙朗、牛腱或火鍋片,難道是樹上摘下來的?記憶中,小時候還見過阿嬤、媽媽親自殺雞呢!在現代化電動屠宰場出現之前,人類幾千年來,一直是手拿刀刃將動物轉換成食物,哺餵自己與家人,綿延子孫萬代。『君子遠庖廚』的概念,就是眼不見為淨。如今我們看見『鬥牛』會震撼,可以說是逃避現實太久,以至於不能接受。然而,了解『鬥牛』的細節,可以讓我們更珍惜大自然,更知道人類不能永遠躲在科技與市場的背後,任由自己的生命越來越不健康而不自覺。

首先,鬥牛是一種特殊品種,幾百年來,從伊比利半島的原生種慢慢培育而來,天生具有攻擊本能,牛角向前伸展,又尖又長。鬥牛場上,是鬥牛士與鬥牛(以及牠背後的牧場)的競技。競技是比賽,比賽就必須公平。跟奧林匹克一樣,禁用任何藥物。相較於我們在市場上買到的肉牛,鬥牛生活在寬敞舒適的草地上。如果搭乘西班牙高鐵AVE,一路上就可以看到牠們悠哉的吃草睡覺。一般我們食用的肉牛,則生活在擁擠的養殖場裡,時常踩著自己的糞便過日子,吃著飼料槽裡,飼主丟進來的任何食物。養到一歲或兩歲,就被送進屠宰廠(據說現在餵食摻荷爾蒙以及特殊配方的飼料,可以長得更快,以便更早宰殺)。鬥牛則要活到三、四歲才夠強壯威猛,足以上戰場。鬥牛從牧場到競技場,終生『養尊處優』;母牛們不上鬥牛場,留在牧場負責生育下一代,直到終老(據說是生育過後,牠們的肉不好吃,也沒有宰殺的價值)。如果鬥牛在競技場上拼搏得夠猛烈、夠精彩,觀眾會呼籲大會主席赦免『indulto』。大會就派出三頭美麗妖艷的母牛,把這頭兇猛的公牛引走,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,負責繁衍優良品種。如果不幸光榮戰死,牛頭會被掛在鬥牛博物館裡,供後人憑弔,留名千古。

如果沒有鬥牛競賽,這種血統的牛隻必然絕跡,因為飼養很花錢,肉質沒有特別好吃,完全沒有經濟效益。當然鬥牛肉是可以吃的。鬥牛牧場主人會在鬥牛賽前就與肉販簽好約,牛肉不會浪費,而且保證新鮮。有時候,鬥牛士、售票單位或鬥牛場演奏樂團也會事先買下鬥牛肉,用來招待親友。但是鬥牛最大的價值,還是在於『鬥』。敏捷的動作,漂亮的迴旋,不屈不撓的意志,都是精彩賽事的焦點,也是票房的保證。隔天鬥牛的報導,除了鬥牛士的英雄事蹟外,鬥牛牧場成功的培育也會聲名大噪,進而成為價值的保證。


『鬥牛』之所以演變為民俗慶典,不在於殺牛而已。殺牛有什麼好看的?因為這個民俗慶典充分保留了傳統,具有放大人類對生命敬畏的功能。

『鬥牛』是個華麗的饗宴,最搶眼的就是服裝。直到現在,鬥牛士出賽時都還維持著十七、八世紀以來的裝扮:緊身高腰褲,除了在視覺上突顯出鬥牛士緊實的腰身與結實的臀腿肌群外,實際上是讓鬥牛士有靈活的運動空間,不容任何垂墜讓牛角戳到。軟鞋方便奔跑跳躍。緊身背心勒出胸膛,外搭襯裡縫有硬皮革的短夾克,增加保護作用。這些都搭配繁複的金線鑲繡與墜飾。即便到現代,上頭都是一顆顆鈕扣,沒有任何拉鍊。儘管現代紡織已有萊卡等彈性布料,他們還是堅持以純棉材質縫製。鬥牛褲內不穿內褲,以避免臀線出現皺褶,但必須先穿上絲襪,才能滑順地將緊貼大腿的鬥牛褲穿上去,同時,必須由助理從背後協助,並用特製鉤針將一顆顆鈕扣扣上。繡滿金線的鬥牛裝,別名叫做『發光套裝(traje de luces)』。原來,鬥牛場上,到了日落,四周燈亮時,看到鬥牛士身上發出光芒,煞是華麗!

此外,大型的賽事,規矩可多呢!首先,一場鬥牛演出,會安排三位主鬥牛士(Matador),每位各有三名助理鬥牛士。開幕時,現場樂隊演奏pasodoble(鬥牛士進行曲,一般人最熟悉的是國標舞常用的España Cañi),出場的鬥牛士有一十二位,另外還有騎馬的鬥牛士。他們單肩上披掛華麗披肩,漫步出場,也是表演的一部份。到達主席台前,致意完,卸下披肩,準備比賽。出場完畢,推車進場,上頭的看板介紹即將出場的鬥牛名字,例如『獨裁者』或『暴君』等人類想像得到的勇猛名字,以及身長、體重、飼養牧場等資料。

第一階段,鬥牛士們各自拿著一面鬥牛用的粉紅色,襯裡黃色大斗篷。這個大斗篷其重無比,類似橡膠材質,以粉紅色那面面對來勢洶洶的鬥牛。這個階段先由主鬥牛士迎接從黝黑的牛棚釋放出來的猛牛,然後助理鬥牛士們輪番上陣,希望猛牛疲於奔命,消耗體力。當然,助理鬥牛士如果不想太冒險,很多時候都只是抖一抖斗篷,讓牛跑過來,自己就閃到護欄裡躲起來。牛衝撞木製的護欄,雖然可怕,基本上不會有事。只有名字出現在海報上的主鬥牛士,會拼死拼活演出各種招式,或跪姿,或跳躍,讓觀眾喝彩喊出『Olé……!』。號角響起,進入第二階段。

第二階段,騎馬的鬥牛士出場。馬匹身上包裹著籐編的護具,以防被牛角戳到。馬上的鬥牛士拿著長戟,往猛牛身上戳。但騎馬鬥牛士不得進入石灰畫線的圓形範圍內,而且長戟也不銳利,只能戳傷猛牛的表皮而已,目的是激怒牠的狠徑。號角又再度響起,騎馬的鬥牛士退場。

第三階段,鬥牛士雙手拿著飾有彩帶的短標槍,標槍頭是個倒鉤。當鬥牛迎面衝撞而來時,鬥牛士必須閃身,同時躍起,並將雙手上的短標槍插入牛背上。成功的話,短標槍會勾住猛牛背脊表皮,隨著猛牛的奔跑而搖搖晃晃。雖然有些鮮血汩汩流在背脊上,猛牛絲毫不受影響,繼續奔馳。時光進入廿一世紀,已經有一位鬥牛士被譽為史上最強的扎槍手﹣大衛范迪拉(David Fandila,”el Fandi”『范迪』)。他引領猛牛朝他奔來的動作,像在舞蹈般,大步踏前踏後,繞過大半個鬥牛場,然後在猛牛接近時,一個飛身,精準地將短標槍扎入牛脊。觀眾興奮的喊叫,激情程度幾乎近似足球金童梅西精準射門時一樣。

最後一個階段,就是屠牛了!關鍵的一刻,其實也是最考驗鬥牛士的時候。他不但要用紅色小斗篷與受傷、發怒的猛牛近身搏鬥,還要在最危險的關頭,使出渾身解數,擺出最優美的身段。此時猛牛從鬥牛士背後、側身、腋下等等穿越的姿勢,牛與人二合為一,配合演出最動人的畫面。既危險又和諧,既美麗又淒涼。當二者博得觀眾最高喝彩後,在關鍵時刻,鬥牛士精準地將短劍插入猛牛背脊上的脊柱間,直接穿入心臟,讓猛牛一刀斃命。如果不成功,再來一次,又一次,換來的就是觀眾的噓聲與失望,前面精彩的鬥牛畫面都化為烏有。沒有人願意見到牛隻受虐。當然,更精彩的是猛牛不屈不撓,根本輪不到鬥牛士給牠最後致命的一擊,熱情的觀眾已經鼓譟要求『赦免』。這是罕見的雙贏,會在鬥牛歷史記上一筆,成為傳奇佳話。


鬥牛的傳統在西班牙殖民過的土地上延續。墨西哥、厄瓜多、秘魯、哥倫比亞等地都有鬥牛場,鬥牛士們三月到九月在西班牙演出,冬天不適合鬥牛,之後就到南美洲(南半球)繼續討生活。

無可諱言的,鬥牛在現代社會持續是個爭議性的話題,即便在西班牙。2010年七月,加泰隆尼亞議會68票對55票,9票棄權,通過禁止鬥牛法案,把禁止虐殺動物,除了慶典、祭祀之外的但書條款拿掉。從此巴塞隆納鬥牛場變成購物商場,在加泰隆尼亞再也看不到鬥牛。更早之前,北非外海的屬地,陽光沙灘度假勝地加納利群島,早在1991年便已廢除鬥牛了。

鬥牛雖然是屠殺動物,但反而更讓我們去思考什麼是大自然的和諧道理。也許有一天,西班牙全境都禁止鬥牛,南美也不准屠殺動物。我們都吃素食,素雞、素鴨、素牛、素豬,或是實驗室培育出來的組合牛、組合雞。一切都很人道,但令人質疑的是,人類可能也不會是今天的人類了!

圖片來源: A B C D E F G H


本篇文章部分所分享之圖片、影片、文章或資料內容是引用自網路或轉寄分享。其著作權皆屬原作者所有,且儘量能註明出處與原作者,惟有時轉寄多次,可能原作已不復查證,故未及時註明,尚請原諒。如未予註明作者,或原著作者與分享者不同意轉貼,請立即告知,將立刻處理。
獲得更多生活樂趣與資訊【加入岱嵐LINE@】
標籤: 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