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What is this!?】No.16

粗糙的表面,上頭覆蓋著深深淺淺的灰痕,像是風吹過沙丘的痕跡。

表面像岩石般粗糙,卻有一道閃爍光澤的痕跡滑落,好像某種液體曾經流經它。

色彩開始變幻,有一抹灰藍像水墨暈染,從深處緩緩漫出。

 

邊緣處凝結出結晶狀的光斑,像是岩漿冷卻後的火痕。

 

這不是化學實驗的殘留物,也不是什麼失敗的窯燒事故。這一切,其實是釉料在火焰中「流動」的痕跡,是柴燒最迷人的魔法之一。

器形略帶歪斜,不完美,卻莫名有種安心感。

在柴燒的世界裡,釉不是被刷上去的,它是木灰落在陶器表面,在高溫下自然融化,沿著器皿的弧度慢慢流動。當火勢猛烈,它會留下像瀑布般的釉線;當溫度變化細膩,則會形成如水墨般的暈染。

這不是人為設計,而是火與灰的即興創作。

 

柴燒茶碗:火與土的對話,時間的容器

柴燒茶碗,是陶藝中最富詩意的一種器型。沒有釉藥,沒有機械控制,它全靠木柴燃燒時產生的灰燼與火焰,在高溫中與陶土自然交融,留下獨一無二的痕跡。每一只柴燒茶碗都是火與土的合作,也是窯變的奇蹟——色澤、紋理、光影,都不可複製。

柴燒講究「無為」,藝術家無法完全控制結果,只能謙卑地等待火神留下的簽名。有的茶碗呈現自然流釉的晶光,有的則帶有火痕、熔痕或鐵斑,每一處燒痕都像時間的指紋。

用手捧起柴燒茶碗,能感受到土的質樸、火的力量與時間的深度。它不是單純的飲器,而是一場深層的對話:關於自然、偶然與無常。

本篇文章部分所分享之圖片、影片、文章或資料內容是引用自網路或轉寄分享。其著作權皆屬原作者所有,且儘量能註明出處與原作者,惟有時轉寄多次,可能原作已不復查證,故未及時註明,尚請原諒。如未予註明作者,或原著作者與分享者不同意轉貼,請立即告知,將立刻處理。
獲得更多生活樂趣與資訊【加入岱嵐LINE@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