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流浪到~】水番流陶藝工作室
鳴遠開天‧手捏乾坤
位於台中的一隅,一棟平凡的建築裡,有著不平凡的藝術家,今天岱嵐【流浪到~】就是要帶領大家到這鬼斧神工的陶藝世界”水番流陶藝工作室”,一探究竟。
以創作各類精巧造型陶壺聞名,其中包含了樹段、南瓜、竹段、昆蟲…等千變萬化的茶壺造型。鑽研手捏陶藝三十年的潘俊任老師,十八年前,為能把自己獨創的製壺技術傳承推廣,於內政部正式登記「水番流陶藝協會」目前學生遍布於整個台灣北中南。
為了簡單養活自己的理由,一頭栽進茶壺的世界
潘老師表示,年輕時期自己是個叛逆的且不善與人交際對談的人,每天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。在三十歲的那年,開始尋找適合自己的行業,一個可以養活自己、可以結合自己興趣、可以自己掌控時間、可以靠自己的努力,不用與人合作即可自己完成行業。經過長時間的思考,喜歡泡茶、收集茶壺的潘老師發現,陶藝的創作過程中完全是符合自己心目中的行業,且光是自己私人的茶壺收藏就一千多隻,何嘗不收藏自己的作品呢?於是狂熱的一頭栽進這個陶藝世界。
當時是手拉坏盛行的年代,想說找個老師拜師學藝從頭開始,但是實際發現沒有老師願意教受技術,或頂多只教入門的基礎,沒有人願意教受製壺的技術,甚至連土要哪裡買都沒人要告訴你,於是只好自己盲目的實驗與測試,自己挖土、調整土質、自己用火爐慢慢燒,慢慢累積失敗,反覆的測試整整兩年多才稍微調配出能夠燒成壺的陶土。而在不斷從失敗中精煉成長的過程,自己所調配出來的泥土,品質已超越了一般市售的泥土,且更適合用於自己手捏壺創作的土質。累積七年的時間,潘老師首次辦了屬於自己的個展,獲得了極佳的評價,從土開始到壺的完成,每個步驟都是自己研究出來,把失敗當作成功的經驗來累積,而非遵循傳統的步驟來操作,最後完成了許多顛覆傳統的新技術、並且超越了傳統。
有興趣再辛苦都不怕
不斷的突破自我,才能滿足自己,而不只是得到成果就滿足,當一隻隻的新作品突破舊作,那種喜悅感會讓人忘卻了所有的辛苦,也會創造出更大的激情與熱情。不斷的要求自己每天都要進步、成長,當做出一個壺即找出它的缺失、修正,長時間下來,作品就會越來越好。
“對自己的要求,比別人要求的多!”–潘老師表示
對陶藝的狂熱和專注度,潘老師年輕時可以白天在教課,晚上創作作品,一天工作十六個小時,這個維持二十年,除了睡覺以外,就是這樣的生活。雖然也會有職業倦怠,但就是要讓別人看見特別又好的作品,看見差距,所以一直如此堅持。不知是否是因為這樣的差距,讓潘老師的作品如果在比賽上或商展上都被禁止,因為會讓別人也感到「差距」的產生,所以告別了公會等組織自創了「水番流」。
既然要做,就做第一,為何要做第二?
作品很感性,但我們是很理性的做出陶藝,每一個都非天馬行空,每一筆都是有目地的。每天想一點來做出突破,不斷累積想法,並加進作品裡,並非機器人般每天一樣的東西。
這就是與傳統不同的地方,不斷的突破自己要求進步,就是與眾不同秘密。
最後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老師的作品與工作室吧!
潘老師工作照
老師作品
是否難以分辨出木頭與茶壺呢???
工作室照片
由於手捏壺追求擬真,老師的工作充滿了驚喜與收藏了許多各式各樣的樣品
地上到處都是樣品,還是茶壺??小編也看的眼花了
陶土上釉料工具
學生與潘老師上課情形
倉庫堆積了大量不同地區的陶土進行調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