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流浪到~】凡爾賽宮的美麗與哀愁
凡爾賽宮(Château de Versailles)以瑰麗藝術文化價值馳名於世,
位於巴黎西南 18 公里的凡爾塞鎮,擁有著無與倫比的美麗與鮮少人知的哀愁。
作為法國王宮長達107年(1682-1789),凡爾賽宮的前身是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狩獵行宮,後來由他的兒子路易十四,歷經 29 年的時間,傾盡國力,在沼澤地上改造並擴建為王宮。
1682年5月路易十四宣布將法蘭西宮廷從巴黎遷往凡爾賽宮,為鞏固君權並消除勢力強大的法國地方貴族,路易十四將全國主要貴族集中於凡爾賽宮居住。從1682年到1789年,法國的政治、外交決策都在凡爾賽宮決定,凡爾賽宮因此成了當時的首都。
從1688年凡爾賽宮主體部分建築工程完工後,逐漸至1710年,整個凡爾賽宮殿與迷宮般的花園建設完工,旋即成為歐洲最龐大、最雄偉豪華的宮殿建築,甚至演變成法國乃至歐洲貴族的活動藝文中心與文化時尚的發源地。
路易十四建造凡爾賽宮的目的是集中政治權力,他成功的建立一個中央集權、專制的民族國家。路易十四將貴族們變成了他宮廷的成員,解除了他們作為地方長官的權利,藉此削弱貴族的力量,為了顯示王權的威嚴,路易十四經常在宮中舉行浩大壯觀的典禮。
那些勢力雄厚、屢屢反叛的法國大貴族至路易十四時代,早已被華麗奢靡的宮廷生活所籠絡腐化,甚至以受邀居住於宮中為榮,爭先恐後地仿效國王及宮中的禮儀愈穿著,害怕得不到國王的寵幸。
多年來的內憂外患與財政危機,愈來愈多的法國人民被不稱職的國王路易十六與頹廢貴族所激怒。這種不滿與蓬勃發展中的啟蒙思想助長了民間激進的情緒,對專制王權的憤恨終於在1789年5月的中爆發,也就是著名的法國大革命。
1789年10月6日,路易十六被民眾挾至巴黎城內,凡爾賽宮作為王宮的歷史到此結束。在隨後而來的恐怖時期中,凡爾賽宮被民眾多次偷竊,宮中陳設的珍貴畫作、家具掛毯、吊燈和藝術物品被洗劫一空,宮殿門窗也被砸毀拆除。
1793年,路易十六與瑪麗皇后陸續被推上斷頭台,此後凡爾賽宮淪為廢墟達40年之久,宮內殘存的藝術品和傢具全數清點運往羅浮宮。直至1833年,奧爾良王朝的國王下令修復凡爾賽宮,才將其改建為歷史博物館。
我們現在眼簾所見到的一切,從法國大革命後,沉潛卻掩蓋不了它的光芒,
直到1979年被列為《世界文化遺產名錄》,並列世界五大宮殿之一。
曾經自許為太陽王的路易十六,凡爾賽宮的每個大廳皆以環繞太陽的行星命名,
一代強權的殞落,整座宮廷並沒有因為歲月而凋逝,他的建築風格紛紛引起各國君主仿效,
直到海權時代的崛起,英法等國不斷的在世界開拓殖民地,掠奪各國大量資源與珍寶回國,
現在的凡爾賽宮內隨處陳放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藝術品,其中亦有中國古代的精緻瓷器。
瑪麗王后的華麗寢室至今仍舊保持原狀,紅顏早逝的她,我想王后對此必留戀不已。
參觀的過程中恰巧遇見日本藝術大師村上隆先生的展覽,
古典與現代的衝突,這個展覽除了耐人玩味也頗受爭議。
這原本應該是場東西藝術界交流的年度盛宴,
卻因村上隆過於豪放繽紛與扁平化的風格,引發許多民眾的強烈抗議。
凡爾賽宮舉世聞名的“法蘭西式”花園,不難想像當年專制權力與腐化所引起的法國大革命…
(資料參考來源:維基百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