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流浪到~】被遺世獨立的夏威夷摩洛凱島~卡勞帕帕國家歷史公園

[流浪到] 被遺世獨立的夏威夷摩洛凱島~卡勞帕帕國家歷史公園 (Kalaupapa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)

父親來學校接我。校長建議他直接送我到Kalihi 痲瘋病患接收站,但他沒有。他帶我回家。一到家,我們全都哭了,包括我父親。隔天,父親帶我到市區,買了一套西裝給我。那是我生平第一套西裝,穿著它,我變得很帥。我家一直都很窮,從來沒有買過類似的衣服。加上,要穿這樣去哪呢? 但那天父親買了整套新行頭給我,新西裝、新領帶,還有新鞋子。我穿著新西裝來到接收站。雖然我家很窮,但父親堅持讓我穿戴整齊地被宣判為痲瘋病患。他們幫我拍照,以便登錄在健康局的檔案。拍照時,我父親崩潰大哭。我正式成了痲瘋病患。(Ted Gugelyk與Milton Bloombaum 1979年出版的夏威夷卡勞帕帕漢生病療養院訪談片斷。)

威夷摩洛凱島(Molokai)是夏威夷群島中的第五大島。跟十足觀光化的歐胡島(檀香山)、夏威夷島、茂宜島(Maui)等相比,摩洛凱島是個不被遊客青睞卻又充滿神秘的地方,一則因為火山地形,海彎陡峭,一直以來以農業經濟為主,缺乏高度發展;二則是因為摩洛凱島與漢生病(俗稱痲瘋病)的關聯性。

摩洛凱島面積約261平方英哩,就像一條向東游的鯊魚,長約38英哩,寬10英哩寬。長久以來,以蔗糖出口為主要經濟來源。島上居民從1960年的5,023人,到2010年的7,345人,增加有限,且多分佈在南邊與東南邊沿海低地。島上地形最特殊的地點是北側的馬卡拉魯亞半島(Makanalua Peninsula),位在1,500英呎左右深的懸崖下方平坦地區,猶如鯊魚翅,突出於太平洋海面。由於地形的關係,半島與摩洛凱島的其它部分處於隔離狀態。但因為火山土壤肥沃,半島上可以種植番薯、洋蔥、芋頭等作物,養殖豬隻,加上環海捕魚的機會,完全是個可以自給自足的地區。就因為它的孤立不可及,以及資源豐富,在1865年被遴選為夏威夷地區漢生病療養院的位置。


Makanalua Peninsula

自中古世紀以來,痲瘋病(後正名為漢生病)一直被視為宗教上罪孽的象徵,社會大眾堅信漢生病患是受到上帝的懲罰而得病。加上漢生病患的肢體形變,皮膚潰爛,令人心生恐懼,以及不具醫學根據的傳染流言,漢生病成為落後與髒亂的標誌。漢生病患因社會價值觀與視覺性恐懼等因素,長久以來被汙名化。17世紀歐洲體系的區離與隔離政策,表面上降低漢生病的可見度,但並非真正醫學上的治療性解決,而是社會對於分割、排除與淨化的堅持與迷戀結果。

至於漢生病如何傳到夏威夷已經不可考。由於夏威夷一直是北美州船隻前往亞洲、澳洲、太平洋群島的中途停留點,一個說法是華人跟白人將漢生病帶入夏威夷。當漢生病在歐胡島急速擴張時,被誤認為具有高傳染性,且無法有效治療的疾病,迫使夏威夷王朝在1865年通過《避免痲瘋病傳播法案(An Act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Leprosy)》,將漢生病患與一般健康群眾隔離。對夏威夷人而言,隔離政策是陌生、無法理解的方式,然而,卻是無可奈何的結果。

1866年,夏威夷建康局買下馬卡拉魯亞半島多數土地,安置漢生病患。它遺世獨立,一般人無法輕易到達,病患亦無法自行離開外。一開始集中於半島東側的卡拉瓦歐(Kalawao),1890年後逐漸移轉到西側的卡勞帕帕(Kalaupapa),後稱為卡勞帕帕漢生病療養院。換句話說,卡勞帕帕療養院是個封閉小型社會,病患可以仰賴耕種、捕魚等活動滿足基本資源需求,在生活上自給自足。

1866年,第一批病患(12名)被送往卡勞帕帕,開始了夏威夷痲瘋病療養院的歷史。由於物資與人手缺乏,早期家人或朋友可以隨行照顧病患,但在1873年後,開始嚴格執行隔離政策,不允許家人隨行。當時,已經有500名病患與100名家屬生活在卡勞帕帕療養院。1890年左右,超過千名漢生病患住在卡勞帕帕。1903年,病患人數降至888人,1924年485人。1949年開始,在證實漢生病不具傳染性後,夏威夷洲政府建康局不再強制執行隔離政策。之後,在1969年,健康局同意病患自行離開療養院,但組織化的生活形態讓病患與真實世界失去聯繫,多數病患在療養院內居住多年,對他們而言,卡勞帕帕已經是家,因此,將近50名病患選擇繼續留在卡勞帕帕療養院。至今仍有近200人居住在此(包括病患、醫護人員與其後代)。


Kawalo Settlement

因為對漢生病的誤解,隔離政策逼迫漢生病患與家人、朋友分離,此外,依規定病患亦無法享有結婚、離婚、薪資稅、投票、工作、退休補助、生育養育、…等一般人享有的生活相關權利。錯誤策略與社會汙名化為病患所帶來的傷害,是無法彌補的。但相較於其他國家的漢生療養院,卡勞帕帕療養院著實得到非常好的照顧。在強制漢生病患隔離的75年左右,夏威夷政府每年花費近5%的總預算投入占總人口數2%的病患照顧與漢生病研究,可見州政府為漢生病所花費的心力與投入。即使在1969年漢生病患可以自由離開療養院後,政府仍舊承諾提供留在療養院的病患最好的照顧,讓他們可以安心地在此安享天年。

直到今日,到達卡勞帕帕的方法仍舊有限,僅有小型飛機從檀香山或茂宜島起飛,或騎騾子從落差極大的斷崖古道進入。雖然半島三面臨海,但因為氣候的關係,在暑假期間,天氣允許的日子,每年一次的船隻補給,運送物資與醫療補給至島上。觀光客(16歲以上才可入園)進入卡勞帕帕療養院參觀,且必須事先取得許可,參與由當地人所經營的騾子團或建行團,在固定時間進出療養院,以降低對卡勞帕帕居民的干擾。

1976年,卡勞帕帕痲瘋病療養院被列入《國家史蹟名錄》與《國家歷史地標》,1980年療養院與周邊歷史性考古遺址合併列為《國家歷史公園》。區內有將近200處的建築與考古遺址,其歷史保存、復原、維護等工作,逐年分期進行,並由當地人親自參與保存工作。卡勞帕帕療養院是夏威夷群島歷史的一部分,雖然漢生病隔離政策已經成為過去,被迫隔離、生活在卡勞帕帕療養院的病患卻是活生生的歷史見證;當漢生病患逐漸老去後,卡勞帕帕療養院的空間保存則是繼續敘說這段歷史的唯一實際證物,這是夏威夷州政府、當地社區、歷史保存者的共同目標,並讓卡勞帕帕國家歷史公園成為當地人感到驕傲的成果。


本篇文章部分所分享之圖片、影片、文章或資料內容是引用自網路或轉寄分享。其著作權皆屬原作者所有,且儘量能註明出處與原作者,惟有時轉寄多次,可能原作已不復查證,故未及時註明,尚請原諒。如未予註明作者,或原著作者與分享者不同意轉貼,請立即告知,將立刻處理。
獲得更多生活樂趣與資訊【加入岱嵐LINE@】
標籤: , , ,